宏其婦幼醫院 網路掛號

保健衛教 -幼兒疾病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之淺談
2021-10-20
資料來源:解佳蓉醫師

健康正常的髖關節是要股骨頭(femoral head)適當地落在髖臼(acetabulum)中,形成一個活動自如的杵臼關節。若有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會改變髖關節的生物力學,導致結構不穩定,影響正常發育,且讓關節中的軟骨負擔變大,進而發生早期關節炎。所以若沒有早期診斷及治療,可能導致孩童後續行走方面的發展困難。且長期下來也可能有髖部發炎變形、跛行、長短腳,甚至脊柱側彎或慢性髖關節疼痛等等狀況。更嚴重的話,會在青壯年時期,就需要接受髖關節置換。
 

以前『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被稱作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 CDH),但近年來發現,出生後再逐漸形成的例子也不少,而且不一定是完全的脫臼,可能只是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不完全而已。因此而改名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即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範圍廣泛,從嬰兒期不穩定的未成熟髖關節到嚴重的脫位。在台灣,發生機率為千分之1.5。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理病因(etiology)是多重因素導致,但發現相關危險因子(Risk factor)如下:
1.有髖關節問題的家族病史
2.女性
3.第一胎
4.臀位出生(breech in utero)
5.母親懷孕產檢有羊水過少
6.斜頸(Torticollis)/下肢變形(Lower limb deformity):膝後翻(genu recurvatum),前足內翻(Metatarsus adductus)。
7.不正確的襁褓姿勢(髖部過度伸直且內收)
如何在嬰兒階段早期發覺或診斷
在嬰兒出生後不久(一般來說2-3個月以內),髖關節發育不良會以關節鬆脫的症狀來表現,可用身體檢查方式發現,例如使關節復位的Ortolani Test,或是使關節再脫臼的Barlow Test (此兩者的敏感度約為54%);但在大一點的嬰兒(大於3個月以上),會因為髖關節周邊組織收縮且寶寶用力,前述兩項的身體檢查方式不容易檢查出來,可改為讓寶寶躺平,看兩側下肢長短是否一致(Galeazzi sign)(Figure 1)或是看兩側大腿內側、鼠蹊部、會陰部或臀部之皮膚皺褶是否對稱,亦或看髖關節是否有一側較不易向外展開(Figure 2)(後面兩項現象,父母親在家中照顧寶寶時可以觀察到);至於會走路的孩童,就看走路的步態是否出現跛行(單側脫臼),或是像鴨子一樣搖搖晃晃的走路(雙側脫臼)。


因為身體檢查的敏感度不高,即使臨床者嚴謹的身體理學檢查或是父母親在長期家中觀察照護下,都可能不易檢查或診斷出來;因為小於3個月內的嬰孩股骨頭尚未鈣化,X光的診斷效果不好,若想要早期診斷,目前可使用超音波儀器做篩檢,看髖臼的發育和股骨頭的位置,以及在施作超音波檢查時,可給予股骨壓力,看髖關節動態的穩定性,已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於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得用X光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