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其婦幼醫院 網路掛號

保健衛教 -孕期衛教

不可輕忽 產後大出血
2020-11-12
資料來源:胡中和醫師

前言
產後出血是產科嚴重的急症,可發生於陰道自然生產及剖腹產之後。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出血,只要失血量達一定程度,即有可能發生生命跡象不穩定、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簡稱DIC),甚至休克及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約有1/4的產婦死亡是產後出血所造成的。
引起產婦死亡之五大原因包括出血、妊娠毒血症、敗血症、羊水或肺部血管栓塞及麻醉意外事件。產科出血大約佔了10-15%死因,其中產後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 PPH)佔了產科出血1/3

產後出血的定義
1. 廣義來說,乃指胎兒娩出後之出血。
2. 定義而言,乃指產後24小時內總出血量大於500ml而言。24小時以後之出血叫後期產後出血,產後出血發生率約為10%。正常分娩過程中,失血量約為200ml,若作會陰切開,則出血量會增加100ml或更多。正常孕婦出血量在500ml以內不會有任何問題。

造成產後大出血的4大原因
1. 宮縮乏力

宮縮乏力(最主要的原因),造成宮縮乏力的因素包括:急產、子宮過度膨大、巨嬰、羊水過多、多胞胎懷孕、胎盤剝離出血、麻醉藥物影響、產程過長使子宮肌肉乏力、催生藥物刺激、羊膜絨毛膜炎、前胎有子宮收縮無力病史。

2. 胎盤殘留
產後,局部胎盤組織沾黏在子宮腔剝離不完全或是有副胎盤容易造成遲發性的產後大出血。

3. 產道裂傷或子宮破裂
包括陰道裂傷(最常見)、子宮頸或子宮下段裂傷;一旦發生子宮破裂,對孕婦及胎兒都有危險。

4. 凝血功能障礙
先天性凝血病變,例如先天性血小板過少症,或是產婦有子癇前症、羊水栓塞、胎盤剝離、敗血症等,也容易有凝血病變。

高危險群
產後大出血是無法預期、無從預防的緊急情況。但有一些高危險群可以事先加以防範,例如34歲以上、抽菸、喝酒的孕婦、妊娠高血壓、多次人工流產史、子宮過大、前置胎盤、曾有肌瘤切除手術、子宮肌瘤合併血流異常、血凝異常病,或是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好的產婦需特別注意。

發生時間
產後大出血依發生時間可分為以下兩種,其病因也有所不同:
*早發性(立刻性)
指生產後24小時內發生,多是由於子宮收縮不良、子宮破裂或產道裂傷所導致,在產後不久即能被發現及診斷。
*遲發性
指發生在生產24小時後至產後12個月內,可能是因胎盤殘留或子宮復原不良所引起。

產婦如何自我警覺
首先,陰道出血量是最明顯的症狀,所以產婦及家屬需注意傷口及出血量,一旦發現異常馬上告知醫護人員。
若是已出院返家,發現惡露持續流不乾淨、顏色鮮紅,或突然一下子流大量鮮血或血塊,發燒(出血容易細菌感染)、頭暈、臉色蒼白、心跳過快(每分鐘心跳大於100)、不正常腹痛(不同於產後收縮痛是間歇性的),需立刻回診檢查!

 

下一胎還會發生產後大出血嗎?
每一胎都有一定的風險,不要以為前胎沒事,此胎一定平安。若前胎曾發生「產後大出血」,則要先了解前胎發生的原因為何?若是子宮無力、胎盤殘留及植入性胎盤,可能在下一胎會再度發生。曾子宮破裂者則不宜再度懷孕。

醫師的叮嚀
產後大出血目前還是高居產後三大死因的第一位,第二是羊水栓塞、第三是子癇前症。以前醫療不發達,產後大出血的死亡率高,2004年,救命的緊急轉診系統啟動了!20048月,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首先建立婦產科緊急119轉診制度,急救項目包括:產後大出血、羊水栓塞、術中臟器或大血管損傷等,服務南部地區的產科緊急轉診病患;中部地區,台中榮總則是重要的後送責任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則於2006年開始實施,服務新北市及桃竹苗地區,另外原本是「周產期高危險妊娠轉診」,2011年併入緊急醫療網及建立制度化的轉診制度之後,整個流程標準化、快速了!
然而產後大出血大多很緊急,轉送途中高風險,所以建議已知的高危險群必須選擇在大醫院生產,比較有保障。若是在中小型醫院生產,醫師們平日都會在醫學會或醫師聯誼會接收到緊急轉診的分享並實施必要的專業訓練,知道必須在急救的黃金時間內轉診,共同讓緊急醫療網更完善。現在已經降低很多了!救了一個產婦就是救了一個家庭!所幸大多數的生產都很順利,台灣的醫療資源豐富,就醫方便,醫師水準高,若一開始知道是高風險,通常會建議醫學中心生產;若在中小型醫院生,本院有專業緊急處理,後端則是完善的轉診制度,希望產後大出血將來不再是產後死亡原因的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