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中,女性對於子宮內膜瘜肉都會有許多疑慮,包括:瘜肉是良性還是惡性?該怎麼治療呢?為什麼會有瘜肉…等問題;藉由這篇文章為各位介紹臨床上常見的診斷與治療方式,提供各位讀者參考。
什麼是"子宮內膜瘜肉"
子宮內膜瘜肉(Endometrial Polyp)指的是子宮內膜上過度生長的上皮黏膜細胞,異常增生所導致的良性腫瘤,與大腸瘜肉有所不同,所以子宮內膜瘜肉並非癌前病變的徵兆。
子宮內膜瘜肉可能發生於女性任何年齡,研究上指出,育齡期的女性(約25-45歲)發生率大約是6%,而停經期後的女性發生率大約是12%,但實際確切的發生率未知,因為有些瘜肉無症狀,也無法全部的人都檢查。
造成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子宮內膜瘜肉的確切成因不完全清楚,但根據研究所示多種因素可能參與其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1. 使用Tamoxifen (乳癌相關治療藥物)
2. 荷爾蒙不平衡:
荷爾蒙在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脫落中扮演重要角色。荷爾蒙不平衡可能導致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形成瘜肉。
3. 肥胖(BMI>30kg/m2)
肥胖可能影響荷爾蒙的平衡,尤其是雌激素的分泌。然而過多的肥胖脂肪組織分泌雌激素,促使子宮內膜過度生長,增加子宮內膜瘜肉的形成風險。
4. 高濃度雌激素的賀爾蒙治療
長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可能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瘜肉的風險。
子宮內膜瘜肉會出現哪些症狀
對於大部份的患者來說身體是沒有不適的症狀,因此大多數病患在接受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之前,通常不知道自己有子宮內膜瘜肉的存在。然而,也會有部分患者出現以下出血症狀:
1. 非月經期間的出血
可能導致月經週期不規律或是出現間歇性的不正常出血。
2. 經血量增加、月經的時間拉長
瘜肉可能導致子宮內膜表面增多,造成月經出血量增加或月經的時間拉長。
3. 停經後出血
可能由於子宮內膜瘜肉的組織增生造成子宮內膜變厚,並在更年期後導致子宮內膜脫落,引發出血。即使月經周期已經停止,子宮內膜瘜肉仍然可能導致不規則的出血。
子宮內膜瘜肉有哪些併發症
1.不孕
有些女性可能因子宮內膜瘜肉的存在而影響受精卵的著床,進而影響懷孕;然而子宮內膜瘜肉將會影響子宮內膜的正常環境,而減少著床的機會。
2.月經失調
子宮內膜瘜肉導致月經不規律、過多出血或是在非經期時段出血,對身體造成負擔,並導致貧血。
3. 疼痛或不適
子宮內膜瘜肉可能會導致下腹部不適或是疼痛感。
子宮內膜瘜肉的診斷方式
1. 超音波檢查
屬於初步檢查,若發現子宮內膜增厚有突起,就代表可能有子宮內膜瘜肉;最佳檢查時機為月經剛結束的時間。
不過,超音波是由體外間接以二維空間的探查方式,無法看到整個子宮腔,因此若需更進一步的診斷,就要接受子宮鏡檢查。
2. 子宮鏡檢查
子宮鏡是比超音波更為侵入性的檢查,用內視鏡直接由陰道經子宮頸,直接進入子宮檢視整個子宮腔,發現可能的瘜肉,若以硬式的子宮鏡檢查,可以做切片送到病理診斷。
子宮內膜瘜肉是否一定要切除
子宮內膜瘜肉通常是良性,若沒有出血症狀,也無懷孕計畫,就沒有立即治療的必要。
仍建議每半年至一年要接受超音波追蹤檢查,若出現異常出血或疑似惡性病變的疑慮,以及懷疑影響受孕能力,則建議考慮以子宮鏡手術,用電刀或冷刀切除瘜肉,再進一步接受後續治療及追蹤。
子宮內膜瘜肉如何預防
子宮內膜瘜肉成因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提供一些建議幫助讀者降低風險:
1. 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過度肥胖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飲食
3. 避免荷爾蒙療法的長期使用
4. 定期婦科檢查,確保健康狀況
5. 適當處理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