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其婦幼醫院 網路掛號

保健衛教 -幼兒保健

寶寶副食品起步走
2019-11-06
資料來源:胡志成醫師

寶寶何時該添加副食品?是許多新手爸媽的疑問!然而,副食品的階段對寶寶的重要性與影響層面有哪些?都在本文中有詳細的介紹哦!

【問題】
「寶貝,都已經過了五個小時了,你怎麼還不想喝奶,一直把奶瓶推開。」
「老公,最近把奶瓶送進寶寶嘴巴他就一直哭,拔掉奶瓶就又不哭了,他怎麼了?他是生病了嗎?」
「寶寶怎麼看到我在吃東西嘴巴就一直動,有時還想要伸手來抓?」
相信這是四、五個月大的寶寶家中,常常出現的對話。
【寶寶在剛出生的第一年,是生長最迅速的時期】

大體而言,四個月大左右,寶寶的體重就已達到出生時的兩倍,滿週歲前可以達到出生的三倍以上。隨著睡眠時間逐漸減少,活動量隨之增加,寶寶所需的各類營養素也愈來愈多,光喝母奶或配方奶粉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生長發育的需求,因此需要提供多元化的營養,除了熱量、蛋白質外,還有鋅、銅、鐵等礦物質,也是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素,此時除了奶類以外就應該添加副食品了。有些寶寶在這個階段會進入所謂的「厭奶期」,出現了奶量減少或是不肯喝奶的現象,此時就更需要吃些副食品,以免營養不良。「副食品」並不等於「次要食品」,相反地,在「ㄋㄟ ㄋㄟ」與固態食品之間,副食品扮演著重要「過渡期食物」的角色。

【添加副食品的時機】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於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四到六個月大(純哺育母乳意謂除了藥品等必要物之外,不吃任何其他食物)。於四到六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一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六個月。超過六個月之後,繼續純母乳哺育者,如無適量副食品補充,會有營養不良危機。」

*太早或太晚對寶寶都會有影響哦!
如果太早開始添加副食品,寶寶可能會因為吸收不良,導致腹瀉或引發腸胃不適等症狀,未必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
太晚才開始添加副食品,將會影響咀嚼能力和肌肉發展,連帶使寶寶缺乏對各類食物的探索與嘗試,容易造成日後有挑食、厭食等不良習慣。

*寶寶出現以下情形,表示需添加副食品
足月兒滿四個月大起,腸胃道有一定的成熟度,可以考慮接觸副食品,最遲不要超過六個月大;若是早產兒,則須以矯正年齡計算。

*從喝奶情形觀察
如果寶寶已經出現胃口不佳、厭奶等現象、常顯得吃不飽、有主動要求其他食物的表現,或開始會把手上的東西往嘴裡塞、看到食物會流口水。

*從身體發展觀察
寶寶身體肌肉已經進展到脖子慢慢變硬、坐著時頭部可穩定的撐住,就代表寶寶可以試著接觸副食品了。
已有醫學研究證明「延後吃副食品,未必能降低過敏性疾病發生的機率」,因此,父母不需要再擔心寶寶有過敏問題,而延後吃副食品的時間了。

【副食品的重要性】
吸吮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然而和走路、說話等其他能力一樣,咀嚼和吞嚥的技巧是逐漸學習來的。
嬰幼兒的發展都有所謂的黃金期,也就是在寶寶神經、感官、肌肉等系統準備好的時候,若能給予他們足夠的刺激,就能夠快速習得這項「技巧」;反過來說,如果刺激不夠錯過了黃金期,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之後再學習不僅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而且習得的技巧也不那麼純熟。

五、六個月到一歲左右,是發展「咀嚼」和「吞嚥」技巧的黃金期,如果一歲以後才開始吃副食品,常會發現寶寶不太願意咀嚼,只喜歡吃流質食物,非得把食物剪得小小碎碎的才肯吃,一有渣入口就立刻吐掉。這種選擇性的進食長久下來不但影響了均衡營養的攝取,也大大減少了飲食的樂趣。

【副食品對寶寶的影響有哪些層面?】
1.補充寶寶不同階段成長所需要的營養素
為了寶寶的健康與成長,我們必須要提供足夠的營養讓寶寶攝取。對新生兒而言,母乳與配方奶粉是理想的營養來源。但是大約四到六個月大左右,隨著寶寶的成長與發育,消化、吸收的能力也跟著提高,對寶寶來說,這時候母乳跟配方奶粉的營養已經開始不足,需要藉著副食品來攝取其他應有的營養素。有了充足的營養,除了讓身體各器官、骨骼、牙齒等發育健全之外,也能幫助腦部發育,尤其是在母體中五個月大以後到三歲的這段期間,正是腦部發育最快速的時期,因此攝取均衡膳食,才能讓寶寶吸收到足夠的營養素,促進智力發展。

2.學習吃固體食物的必經階段
吃固體食物的一系列動作,包括:將食物送入口中、咀嚼、吞嚥,必須要經由練習才能學會。配合寶寶的成長與發育,吃東西的動作也會隨著階段的不同而隨之進步,然後慢慢學會、熟練這些「吃」的動作,也為了一歲以後轉換為成人食物做準備。

3.免疫耐受性的培養
四個月到十個月是訓練寶寶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當寶寶的腸胃道在四個月大準備好接受副食品的同時,身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準備好免疫耐受性的產生。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寶寶在九個月前曾經吃過「魚」,未來將可以減少將近一半的過敏氣喘機率。因此不要再為了擔心寶寶過敏,而延緩吃副食品的時間了!

4.避免偏挑食
副食品能讓寶寶體驗食物中各式各樣的美味與香味,而舌頭上的味細胞,在嬰兒時期是最多的,利用各式各樣天然的食材,讓寶寶充分體驗食材本身的味道,才能孕育出豐富的味覺,藉此來建立他後續的飲食習慣,讓他嘗試多樣化的食物,攝取均衡的營養,以避免日後偏挑食。

【咀嚼力×吞嚥力對寶寶的重要性】
為了讓嬰兒學會吃固體食物,要配合寶寶不同的成長階段,給予適合的大小、硬度的食物,這對培養咀嚼力是很重要的。這些能力的訓練,對寶寶又有甚麼影響呢?
1. 有研究發現,充分咀嚼能促進營養素的吸收,尤其是蛋白質。所以要讓快速生長的嬰幼兒得到充分的營養,良好的咀嚼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2. 寶寶牙齒的發育可以因咀嚼而加強,因此如果給孩子的食物一直持續太軟化或太精細化,孩子也會越來越習慣和喜歡吃不需要多加咀嚼的食物,結果造成像有:牙齒排列不整、下顎骨狹小、咬合不正等問題的幼兒越來越多。
3. 透過咀嚼這個動作,寶寶可以自我訓練口腔肌肉,下顎骨會比較發達,日後更能充分的咀嚼固體食物,臉型也會比較好看。
4. 寶寶咀嚼時分泌的唾液和肌肉的運動,也可以將附著在牙齦上的殘渣清除,進一步促進寶寶的口腔健康。
5. 使用奶瓶喝奶其實是一種很懶惰的進食方式,而親餵母乳吸吮媽媽乳房的這個動作遠遠複雜了許多,因此如果不適時添加副食品,寶寶的口腔肌肉無法得到良好的訓練,也會影響未來的咀嚼能力,甚至語言能力。健兒門診常有家長詢問孩子講話發音不標準的問題,此時我們一定會先了解孩子學吃東西的過程是否順利,這是因為透過咀嚼和吞嚥食物的這個過程,可以讓寶寶的舌頭和嘴部肌肉得到較好的協調性,讓寶寶日後講話的發音較為標準。

【醫師的叮嚀】
|副食品的口感和我們成人吃的食物不太一樣,副食品通常都是稠稠糊糊的半液態食物,寶寶剛開始吃的時候,可能不知道這個是可以吃的食物,因為在味覺上和口感上都和喝奶不同,所以寶寶一開始不習慣很正常,甚至可能會排斥、抗拒副食品,也許要花上三到四個禮拜或是更久才能慢慢接受,爸爸媽媽一開始不需要太氣餒,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孩子不接受,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此外,父母也應該提供良好的飲食環境,假如孩子總是邊吃飯邊看電視,當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自然沒辦法好好咀嚼食物,若能減少環境中的干擾,改善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也比較不容易造成一口飯吃很久的情況。
另外,讓孩子自己「學吃飯」很重要,寶寶吃進去的食物固然要緊,訓練寶寶「自我進食」的能力更是不容忽視。自己進食,可以訓練寶寶手腦的協調。所以當您自己在進食或餵寶寶副食品時,如果寶寶一直很有興趣想和您搶湯匙,您就可以讓他學著自己吃,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安全的食器與環境就可以了。
|希望把拔馬麻們能秉持愛心與耐心,給寶寶嘗試和練習的機會,不要操之過急,也不需要和別的寶寶比較,讓寶寶能慢慢享受飲食的樂趣。